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时间是伟大的记录者,书写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见证奔腾壮阔的时代大潮。
75年风雨兼程,75年沧桑巨变。许昌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改革创新的锐气、兼容并蓄的大气、求真务实的底气,推动“经济强市、创新强市、开放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同频共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齐头并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曹魏故都,三国名城。因“魏基昌于许”而得名的许昌,活力与魅力兼具,古韵与新风并存。回望来路,往昔的灿烂荣光,在岁月中积淀;展望前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美好许昌图景,在徐徐展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书写了恢弘壮丽、浓墨重彩的出彩篇章。
经济总量不断跨越。1950年,许昌地区生产总值不足2亿元;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亿元;199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08年,加入“GDP千亿俱乐部”;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38.2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许昌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导,三次产业比例为85.5∶8.2∶6.3,显现“一二三”的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巩固夯实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7∶43.2∶50.1,实现了从“一二三”到“三二一”的重要转变。今朝许昌,1万多家工业企业“云端”起舞,近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弄潮,民营经济叫响中原,胖东来引流效应明显,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领跑全省。
城乡统筹协同推进。许昌全域被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得到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郑许市域铁路通车运营,以“川”字形高铁线、“米”字形高速公路网为支撑的快捷立体交通体系构建完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数据显示,2023年,许昌建成区面积达到135.3平方公里,是1950年的26.6倍,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许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蝉联“河南最宜居城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连冠”,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指数均居全省前列。2023年,许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至73897元,钱袋子更“鼓”了,好日子更“火”了。
击鼓催征再加力,奋楫扬帆加速行。前不久召开的许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准确把握“时与势”“稳与进”,对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系统谋划,发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许昌实践新局面的动员令。
突出创新引领,把动能蓄足。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紧抓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生态,以创新之力催生稳增长的支撑点、调结构的突破点、新动能的生长点。
坚持精准发力,把产业做强。紧盯十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着力做强传统产业基本盘、推动新兴产业成支柱、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科学谋划项目,精准招引项目,强力推进项目,以高强度高质量投入换来高水平高效益产出。
深入挖掘潜力,把消费激活。全面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强化消费引流扩源,系统性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品质,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场景,培育形成消费新增长点。
促进城乡融合,把优势放大。务实推进郑许一体化发展,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城乡融合先行优势、试点优势放大成现实优势、发展优势。
加快绿色转型,把底色擦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生态环境治理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行而不辍,履践致远。许昌将以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统领全局,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奋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增添许昌光彩。
编辑: 刘靖雯 责编:贾同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