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新中国成立后首座钧瓷煤烧倒焰窑,时隔60年复烧3件钧瓷作品,再次向国庆献礼

一甲子窑火不熄 三“钧”礼两献国庆

本报讯 (记者 石冠兵 孙江锋 吕科)“好!好!好!整体品相远超60年前!”9月29日10时,随着3件匣钵被窑工摆上桌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杨国政和原禹县钧瓷一厂厂长刘国安小心翼翼将其打开,“噼啪”的开片声与众人的赞叹声相互交织,老窑四周国旗飘扬,喜迎国庆的氛围愈发浓厚。

当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暨钧瓷成功复烧60周年活动在禹州市神垕镇尹家钧窑举行——1964年,新中国成立后首座钧瓷煤烧倒焰窑就建在这里。今年9月初,刘国安、李欣营、尹建中等原禹县钧瓷一厂老员工经过商议,决定在这座老窑重新烧制60年前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的钧瓷珍品,向新中国75周年华诞献礼。

近一个月来,大家在选型、拉坯、配釉、烧制等每个环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终于复烧出3件兼具传统与新韵的钧瓷珍品——《菊花盆》釉色瑰丽、《鹅颈瓶》雍容秀雅、《鼓钉洗》色泽斑斓。“这3件钧瓷作品造型端庄、法度严谨,釉质玉润、工艺精湛,充分说明钧瓷烧制技艺达到了新高度。”杨志说。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凭借“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因战乱频繁、灾荒不断,元朝末年至民国时期,钧瓷技艺在其发源地禹州几度失传。195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恢复钧瓷生产。经过反复试验,原禹县钧瓷一厂终于在1963年试烧成功钧红釉钧瓷,标志着钧瓷真正意义上复烧成功。

为扩大钧瓷生产,1964年,上级下拨经费在神垕镇建成首座专门烧制钧瓷的煤烧倒焰窑。“当时,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也为了向国家报告钧瓷成功复烧的喜讯,1964年9月底,我们在这座窑里精心烧制出《菊花盆》《鹅颈瓶》《鼓钉洗》等仿宋钧官窑器型的钧瓷作品,作为国庆献礼摆放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回想起往事,81岁的刘国安激动地说。

时光如梭,转眼已过一个甲子。老窑外立面的红砖早已被“染”成褐色,内部的耐火砖更是完全炭化,凹凸不平的窑汗见证着钧瓷文化的守正创新,记录着一代代钧瓷人的薪火相传。目前,神垕镇共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120多人,100多件钧瓷作品作为“国礼”被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外国政要。

“我一定守护好这座老窑,把钧瓷一厂的精神传承下去。适当时候,我将把这3件钧瓷珍品捐献给国家博物馆,表达当代钧瓷人对祖国的礼赞。”尹家钧窑董事长尹建中说。


编辑:李梦源 吕科  校对:张良

责编杨仪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