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楼的“前世今生”

2024-11-19 10:03:07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毛迎

我要分享:

摘要:

春秋楼景区正在实施防雷工程。

核心提示

近日,到春秋楼景区游玩的市民会发现古建筑周围搭起了脚手架,莫非春秋楼要维修?记者深入采访发现,此次春秋楼施工并非对古建筑进行维修,而是实施防雷工程。

在许昌,春秋楼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建筑,它和文峰塔、灞陵桥等,都是广大市民心目中不可撼动的“许昌地标”和“文化名片”。

春秋楼因关羽夜读《春秋》而得名,它始建于何年?在岁月的长河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本期《人文许昌》带你了解春秋楼的“前世今生”。

1.历史悠久,留下众多典故

春秋楼景区坐落于市区文庙前街中段,是三国名将关羽入许时秉烛达旦读《春秋》的地方。据《明嘉靖重修武安王庙碑》记载,“春秋楼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历史上曾以关公宅、武安王庙、关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夫子庙、关帝庙称之,是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

“我非常崇拜关羽,夜读春秋、两院英风……众多与关羽相关的典故都发生在这里,所以这次到许昌旅游我特意来参观春秋楼。”11月17日,在市区春秋楼景区,来自信阳的游客张伟民对记者说。

《三国志·蜀书》中记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相传关羽下邳兵败,为保全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归附曹营入许。曹操敬慕关羽的为人,特赐其宅院一处。关羽为避嫌,将一宅分为两院,两位皇嫂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夜读《春秋》,秉烛达旦,传为美谈,留下“两院英风”的佳话。后人为昭彰关羽忠义,建庙以祀之,庙内兴建一楼,名曰“春秋楼”,俗称“秉烛达旦处”。

对于此事,清许州知州甄汝州还曾作诗一首:“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分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两院英风”成为清“许州十景”之一。在由王秀文于1923年主持编修的《许昌县志》上,记者看到了《两院英风图》:门前两头石狮,春秋楼等古建布局规整,中植松柏,风景秀美。

据了解,清廷于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两次完善了“两院英风”的基本格局。后来,由于战乱和其他人为原因,春秋楼等建筑日渐衰废。

2.全面修复,各界踊跃捐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春秋楼分别于1959年、1979年和1989年进行了三次整修。

1980年7月15日,春秋楼被确定为许昌县(今建安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春秋楼的风采逝去,文庙等建筑也破旧不堪。

许昌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三国时期的文物古迹。全国300处三国文化遗址中,许昌占了80处,包括关羽辞曹挑袍的灞陵桥、秉烛夜读的春秋楼等。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观光春秋楼的国内外游客不断增多,许昌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开发三国文化旅游线入手,修复春秋楼景区。春秋楼迎来了蝶变之旅。

挖掘许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1991年,许昌市人民政府拨款70万元,对春秋楼文庙院内的部分住户进行拆迁,为该景区的全面修复打下了基础。1992年,许昌春秋楼文物管理所成立,春秋楼景区被确定为许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针对春秋楼、文庙的修复,当时的规划提出要按照志书记载,恢复春秋楼“两院英风”的格局。西院,修复照壁,重建山门,维修、彩绘春秋楼;楼内塑关公夜读《春秋》像,建关圣殿;东院,建问安亭,甘、糜二后宫等。文庙院内工程则有:维修山门、戟门、大成殿、东西庑。大成殿内塑孔子及弟子像,并整理石刻等。

由于修复春秋楼等文物景点工程量大、耗资多,当时还成立了许昌市修复春秋楼暨三国文物景点募捐委员会办公室。

在春秋楼旁边有一条长廊,长廊的石壁上刻着“重修春秋楼功德碑”的字样,碑文内容记录了社会各界捐资重修春秋楼的事。

浩大的春秋楼修复工程获得了许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最终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1995年12月底,修复工程开始动工。

3.晋级“国保”,丰富文化内涵

1997年年底,修复工程结束后,春秋楼等建筑的面貌焕然一新,1998年元旦起,对外试开放。

修复后的春秋楼古建筑群,总占地面积为2万平方米。新修的关圣殿由当时河南省古建专家李传泽带领团队设计,高达33.1米,三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高大雄伟,金碧辉煌。内设15米高的关公坐像,为亚洲室内最大,成为人们拜谒关羽、观光旅游的新人文景观。修复后的春秋楼设置了高台,内设关公读《春秋》塑像。西侧的文庙大成殿等也进行了修复,一改过去的残破面貌。文圣、武圣并祀,文庙、武庙比邻的格局,在当今也是较为少见的。

2000年,春秋楼、文庙遗址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起,我市大力开展城市创建活动,春秋楼景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绿化美化及安防设施逐步得以提升、完善,许多尘封的可移动文物向公众开放,形成了“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

2019年,许昌文庙(含春秋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三国文化是许昌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是许昌最大的文化特色、文化宝库。为了能让文物活起来,发挥文物在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方面的独特作用,我市围绕弘扬关公文化、丰富景区文化内涵这一主题,每年利用重大节日,打造文化亮点,提升景区知名度。迎新春撞钟祈福活动、《忠义千秋》情景剧演出等已成为春秋楼景区的特色文化名片。

由于古建筑群多为木质结构或砖石等易燃材料,且许多建筑在建设时并未考虑防雷需求,这使得它们在雷雨天气中面临较高的雷击风险。因此,为文物建筑穿上高效轻便的“防雷衣”,成为文物建筑保护措施的首选。

“正在实施的许昌文庙(含春秋楼)防雷工程计划工期为一个月,预计本月底完工。本次工程包含景区内全部国保文物建筑和部分附属建筑,即文庙大成殿、戟门、麒麟照壁、春秋楼、山门、甘糜二后宫、问安亭这些建筑。这是本建筑群自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首次实施防雷工程。”许昌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党办主任余涛说。




编辑:王婵  张鹏     校对:常烨

责编:李炎          终审:刘俊民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